那時船在海中,因風不順,被浪搖撼。夜裡四更天,耶穌在海面上走,往門徒那裡去。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,就驚慌了,說:是個鬼怪!便害怕,喊叫起來。
耶穌連忙對他們說:你們放心!是我,不要怕!
(太14:24-27)
耶穌履海是一次很特別的記載,同樣有駭人的風浪,但叫門 徒驚怕的不再是風浪,而是在海面上行的耶穌。一個他們熟悉的師傅,一個剛在他們面前行了五餅二魚偉大神蹟的夫子,一旦改換了場景,不在山上、不在聖殿中, 卻在邪惡的海面上行走,卻令一眾門徒在黑暗中驚惶不已。神蹟奇事是否已不自覺的被我們限制在某些特定的場景內發生?在宣教工場,大家可以樂此不疲地分享一 個又一個的神蹟,但一旦回到香港、回到教會,我們又趕忙披回理性的外衣… 醫生搖頭說已盡了力後,我們的禱告好像就只能是求家人能安然面對… 場景似乎左右著我們對神的期待。
當耶穌看到門徒的驚惶,祂並沒有指責他們小信,反而主動的安慰他們「你們放心!是我,不要怕!」以馬內利的主,就是如此的不離不棄,那怕是惡浪翻天的場景,我們的呼求依然是主的焦點。
彼得說:主,如果是你,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。
耶穌說:你來吧。彼得就從船上下去,在水面上走,要到耶穌那裡去;
(太14:28-29)
彼得的回應同樣精彩,他求證耶穌身份(主,如果是你)的方法是,求主讓他有同樣奇異的能力(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)。我們今日要求證一件事,是要對方證明給我們看,而最能證明耶穌身份的不是多行一次神蹟,像昔日法利賽人求看神蹟一樣,而是求主讓我們行一次祂行過的神蹟。神能行神蹟,可能不一定能證明什麼,只有當祂叫平凡的我們也能行神蹟時,這才讓人折服。
如果大海象徵著邪惡失序,那耶穌的踏平惡浪似乎有深一層的象徵意義─基督勝過世界。如由這方向看,彼得要求在水面上去耶穌那裡,反映出人要回到神那邊,一定要勝過擺在前面的波浪(從水面上走)。
今日,在困難重重的生活中,是什成為我們在惡浪翻騰中的焦點呢?是身邊的人?是不能勝過的大浪?還是創始成終的主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